美尚网

新冠疫情中医药的发展,新冠疫情中医药的发展趋势

新冠疫情中医药的发展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在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发展,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其在疫情防控中的实际效果。

新冠疫情中医药的发展,新冠疫情中医药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比例达到92%,湖北省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0%,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了96.4%。

具体到治疗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三版开始就纳入了中医药内容,并随着疫情发展不断更新完善,以第七版诊疗方案为例,针对不同临床分型推荐了相应的中药方剂:

  • 轻型:寒湿郁肺证推荐使用寒湿疫方(基础方剂);湿热蕴肺证推荐使用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
  • 普通型:湿毒郁肺证推荐使用宣肺败毒方;寒湿阻肺证推荐使用苍术达原饮
  • 重型:疫毒闭肺证推荐使用化湿败毒方;气营两燔证推荐使用清瘟败毒饮
  • 危重型:内闭外脱证推荐使用参附汤、生脉散等
  • 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六君子汤;气阴两虚证推荐使用沙参麦冬汤

中医药疗效的具体数据

多项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新冠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转化率等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

以2020年2月至3月武汉市某定点医院的数据为例:

  • 该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52例,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436例(96.46%)
  • 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64±1.31天,未使用中医药组为3.26±1.51天(P<0.05)
  • 咳嗽消失时间:中医药组5.72±2.13天,对照组7.45±2.67天(P<0.01)
  • 中医药组重症转化率为8.26%(36/4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3/16)
  • 中医药组平均住院日12.35±3.28天,对照组14.82±4.17天(P<0.05)

另一项针对湖北省9家医院72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

  • 中医药治疗组(542例)的临床治愈率为88.93%,显著高于非中医药组(179例)的76.54%
  • 中医药组重症转化率为5.35%,非中医药组为12.29%
  • 中医药组病死率为1.29%,非中医药组为4.47%

在2021年广东省疫情期间的数据也显示:

  •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本土确诊病例中,中医药使用率100%
  • 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1天,平均核酸转阴时间9.9天
  • 无1例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无死亡病例

中医药预防作用的实证数据

除了治疗作用外,中医药在预防方面也显示出一定效果,以2020年湖南省某集中隔离点的数据为例:

该隔离点对16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中医药预防干预(服用中药预防方),同时设立对照组158人,结果显示:

  • 干预组最终确诊4例(2.44%),对照组确诊11例(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干预组从暴露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2±1.8天,长于对照组的3.7±1.5天(P<0.05)
  • 干预组确诊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4.3±3.2天,短于对照组的18.6±4.1天(P<0.05)

在2021年河北省疫情期间,某区对3.2万高风险人群发放中药预防汤剂,服用率为85.7%,最终该区确诊病例中,预防用药组症状程度普遍较轻,且无重症病例出现。

中医药国际抗疫合作数据

新冠疫情中,中医药也走向国际,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22年6月,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

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

  • 该药已在加拿大、俄罗斯、巴西、罗马尼亚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 2021年全球销量达40.6亿元,同比增长23.1%
  • 在科威特进行的一项涉及3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组症状缓解率为91.5%,对照组为82.4%(P<0.05)

金花清感颗粒在巴基斯坦的临床试验数据:

  • 入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 治疗组退热中位时间36小时,对照组60小时(P<0.01)
  • 治疗组咳嗽缓解中位时间4天,对照组6天(P<0.05)
  • 治疗组核酸转阴中位时间8天,对照组10天(P<0.05)

中医药产业发展数据

疫情也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0年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在医药工业中表现突出;2021年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2.3%,具体产品方面:

  • 连花清瘟系列2020年销售收入42.56亿元,同比增长149.89%
  • 金花清感颗粒2020年销售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178.5%
  • 血必净注射液2020年销售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46.9%

中药饮片行业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2057亿元,同比增长13.1%;中成药行业规模4862亿元,增长11.8%。

中医药出口数据:

  • 2021年中药类商品出口总额4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 中成药出口2.63亿美元,增长22.3%
  •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14.37亿美元,增长4.8%
  • 提取物出口31.10亿美元,增长23.9%

中医药科研进展数据

疫情期间,中医药科研也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2年8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立项新冠相关中医药研究课题137项
  • 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的中医药治疗新冠临床试验达86项
  • 发表SCI论文超过300篇,其中影响因子>5的论文62篇

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

  • 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N=282),结果显示可显著降低28天病死率(3.6% vs 9.3%,P=0.047)
  • 宣肺败毒方的多中心研究(N=500)显示,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2天(P<0.001)
  • 连花清瘟胶囊的基础研究证实其对SARS-CoV-2病毒抑制率在体外达到78.6%

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传承数据

疫情也促进了中医药人才培养:

  • 2020年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同比增长8.7%
  •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021年底总数达73.8万人,较2019年增长12.4%
  • 2021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1.2万人,创历史新高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2021年新增国家级中医药非遗项目23项
  • 截至2022年,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37项
  •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累计培训5600余人次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色,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全国中医医院传染病科设置率仅38.7%
  • 中医药循证证据体系仍需加强,高质量临床研究占比不足30%
  • 中药质量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率约60%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设30个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支持10-15个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项目
  • 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推动制定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 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新冠疫情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检验了中医药的疗效,大量临床数据表明,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医药必将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等多方面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