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初期响应与防控措施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采取的最严厉的防疫措施,随后,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2月12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8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911例,累计死亡病例1367例,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8206例(武汉市32994例),占全国总数的80.6%。
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数据
2020年2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以2020年2月15日为例,当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009例,新增重症病例219例,新增死亡病例142例,新增疑似病例1918例,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1843例(武汉市1548例),占全国新增病例的91.7%,截至2月15日24时,全国现有确诊病例57416例(其中重症病例112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19例,累计死亡病例1665例。
在医疗资源方面,截至2020年2月14日24时,各地共派出了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武汉有181支医疗队、20374名医疗队员),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94%,医用防护服产能利用率达到77%。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
随着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我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以2021年1月为例,当月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016例,其中本土病例1897例,河北省石家庄市出现聚集性疫情,1月2日至1月31日,石家庄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863例,在此期间,石家庄市迅速启动全员核酸检测,第一轮检测共采样1025万人,检出阳性354例;第二轮检测共采样1025万人,检出阳性247例。
2021年春节期间(2月11日-2月17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在传统人员流动高峰期依然有效。
疫苗接种推进情况
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截至2021年6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0亿剂次,达到101048.9万剂次,6月单日接种量多次突破2000万剂次,6月26日达到创纪录的2175.7万剂次。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1年6月20日,北京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人数达到1797.1万人,其中1558.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8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80.1%,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为51.7%,累计接种361.3万人。
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应对
2022年初,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新一轮疫情,以上海市为例,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088例,无症状感染者591349例,疫情高峰期的4月13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2573例,无症状感染者25146例。
在此期间,上海市建立了254个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床位总数达到27万张,累计收治患者60余万人,其中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1.1万人,60岁以上患者21万人,重症、危重症患者数量高峰时达到666人。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
2022年11月-12月,我国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以2022年12月为例,全国累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达到本轮疫情高峰,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0万例,北京市在12月11日-12月17日一周内,发热门诊接诊量从2.2万人次迅速攀升至7.3万人次,120急救电话呼入量从每日3000余次增至3万余次。
在医疗资源准备方面,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达到18.1万张,平均每10万人拥有12.8张,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诊室超过4.1万个。
疫情防控成效与经验
纵观三年抗疫历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以死亡率为例,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之一,根据2023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数据,我国累计死亡病例数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以2022年12月为例,我国新冠感染死亡率约为0.08%,而同期全球平均死亡率约为0.3%。
在经济影响方面,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现正增长的国家,2020年我国GDP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增长8.1%;2022年增长3.0%,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有效性。
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支撑
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核酸检测方面,我国核酸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每天不足2000份,提升至2022年底的单管检测能力5165万管/天,以2022年4月为例,全国累计完成核酸检测人次超过115亿,平均每天检测约2.5亿人次。
在疫苗研发方面,我国已有13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涵盖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技术路线,截至2023年1月,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
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多起局部聚集性疫情,再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国将继续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疗资源准备,提高疫苗接种率,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